八月份辭職的時候,我的上司這樣反問我: “你這么寫下去,寫一千篇文章又能怎樣呢?” 直戳心窩。 我知道,她本是想“點化”我:(像我們這種)非技術類人員應該多涉獵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,通過整合資源來讓自己實現增值。 不過,很久以前我就明白這個道理了。只是,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從根源上得到解決——我所做的工作,除了工作本身讓我聊以慰藉,令我個人增值的空間越來越小。 而我這次之所以決意辭職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個。 不得不承認,每當我寫稿的時候,我還是挺開心的——我熱愛這份工作。 然而,我一眼就能看到寫完一千篇文章之后慘淡的未來:如此下去,(極有可能)三五年后我依然是一個只會碼字的小文案,養活自己都成問題。 我可不是那種“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”的人。綜合考慮之下,我選擇了離開。 - ① - 你這么省,為什么還這么窮? 一晃畢業數年。 某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飯。觥籌交錯間,朋友冷不丁問了一句:“你現在存款有多少?” “呃……沒……存款。” “吹牛!” “我像吹牛的人嗎?” “你沒有沒女票,又不出去玩,也不買衣服,說吧,到底有多少?” “真沒有??!” “那你錢花哪兒了?” “我……”一時語塞。 是啊,我的錢花哪兒啦?我也納悶呢。這真是個令人尷尬的問題。 真實的情形是,每次花錢的時候,我都會掂量一下,盡量避免花冤枉錢。比起那些大手大腳的款爺,我真是夠勤儉持家的了。但顯然并沒有什么卵用。 回過頭來一想:一個月總共就那么幾千塊,你再省吃儉用,也不可能存下一萬不是?要想賺錢,肯定是不能靠那點微薄的死工資的。 但問題是:現在的你,除了工作之外,有其他更好的生存方式嗎? - ② - 三十而立,你立起來了嗎? 最近,一位90后朋友所在公司倒閉了,去面試。 初面是群面。在一群90后中間,有位30多歲的老男人顯得格外突兀。面試回來,朋友感慨良多: “30多歲了啊,還要來跟一群90后競爭,唉!我的一些師兄師姐到這個年齡已經買房了……” 聽他這么一講,我心里也不由得一陣失落。不瞞你說,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人,30多歲依然渾渾噩噩、一事無成……想想都可悲。 然而,猛一回頭,自己距離30歲也就一步之遙而已,又有什么資格數落別人呢?赤裸裸的現實,令人生畏。 孔夫子說:“三十而立”,奔三的你立起來沒? …… - ③ - 你拿的是工資,還是活命錢? “你現在每個月拿多少?” “咱說點別的吧。” “聊一下有什么嘛?我又不找你借錢……” “你拿到兩萬了?” “沒有。” “那咱快別說這個了……低于兩萬都不叫工資。” “那叫什么?” ……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,如果你想活地“略微”舒適一點,粗略估算: 每月房租三千、生活費兩千、水電費三百、交通費五百、朋友聚餐八百、生活用品雜七雜八一千……合計固定支出七千有余。 也就是說,如果現在月薪一萬,那么,月底你能存下兩三千塊——依然是個窮光蛋。月薪兩萬,興許稍微寬松一點,但問題是,3-5年內你能挺進兩萬俱樂部嗎? 換句話說,在你實現兩萬的月薪之前,你勢必會窘迫一些時日。即使不久之后你就達到這個薪酬指標,那么,隨著結婚、生子等“人生大事”的一一逼近,你的手頭也不見得會多寬松。 用馬克思的眼光看:工資是讓你享受生活的,活命錢供你維持生命的。 所以,月薪低于兩萬,哪能叫工資?那是——活-命-錢啊。 - ③ - 你這份工作還能做多久? “我們招你來,是想讓你把整個運營工作挑起來,不是讓你來做一名寫手。難道你想一直寫下去?寫成一名作家嗎?” “不!” …… 不知道你是不是想過這個問題:你現在這份工作,還能做多久? 我是一直在想。 畢業以來,我自己大多數時間都在從事文字工作,可以說,誠惶誠恐、如履薄冰。 我很確定,這不是長久之計,也一直在嘗試轉型。然而,這對身無長技的文科生來說,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。理科生學一門技術,不斷精進的話,可以用到老死;而文科生學一大堆東西,短期內很難轉化成生產力。 這幾年,新媒體的出現,確實為一大批文科生打開了一扇天窗。我自己也是被這個行業“喂養”活的,但我常常為此憂心忡忡: 這個行業還能火多久?如果這個行業沒落下去,我的競爭力是什么? 我見過太多新媒體從業者(編輯、文案、運營等},他們的工作,無非就是成天Ctrl+C、Ctrl+V,掐頭去尾七拼八湊換換標題——這兩年內容創業光景不錯,也還可以勉強度日,三五年后風頭過去,用什么來安身立命? 畢業前三年,你一直在做基礎性工作,沒問題——因為,每個職場新都是這么過來的;但畢業五年之后,你若還換湯不換藥像前三年一樣打雜,那是很恐怖的。 別人問起來,你顫巍巍地說自己在互聯網公司,實際上呢?你只是在互聯網公司做著民工的活而已。離開公司,你啥也不會,公司隨便招一個應屆生都能把你頂替掉。 這就很尷尬了。 初出校園,絕大多數人的職業生涯都是執行者的角色開始的,但隨著工作資歷的增加,你必須正視從執行者到統籌者轉化的問題——打游戲也是要升級的,何況是工作? 你盡可以淡泊名利,但相信我,名利也會淡泊你的。 前些天,一位讀者跟我說,他本人失業、爸爸生病,百般無奈之中才發現錢的重要性。倒不是我慫恿大家追名逐利,只是想說:人活一世,為自己及家人創造充足的物質的極其必要的。 永遠不要等到山窮水盡之時,才苦尋前路,也永遠不要到油盡燈枯之際,才惜命惜時。 以上5個問題,與諸君共勉。